翡翠属辉石类,其主要组成物为硅酸铝钠,宝石矿中一般将含量超过50%以上的硅酸铝钠视为翡翠,出产于低温高压下生成的变质岩层中。
传统上只把硬玉为主要矿物成分的集合体当作翡翠。近十年来,不断有以钠铬辉石、绿辉石和钠长石等为主要矿物成分的集合体出现,并以各种名称出现在翡翠市场上,其中钠铬辉石和绿辉石集合体与硬玉集合体具有相近的宝石特性。
翡翠成分是什么
翡翠的主要成分是辉石类矿物。
翡翠(jadeite),也称翡翠玉、翠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翡翠的正确定义是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矿物组成的纤维状集合体。
但是翡翠并不等于硬玉,翡翠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达到玉级的石质多晶集合体,主要由硬玉或硬玉及钠质(钠铬辉石)和钠钙质辉石(绿辉石)组成,可含有角闪石、长石、铬铁矿、褐铁矿等。
在古代翡翠是一种生活在南方的鸟,寸开泰撰写的《腾越乡土志》记载:腾为萃数,玉工满千,制为器皿,发售滇垣各行省。
翡翠形成原因:
对于自然界翡翠的形成,主要有四种主要观点:
种观点认为是岩浆在高压条件下侵入到超基性岩中的残余花岗岩浆的脱硅产物。
第二种观点认为是在区域变质作用时原生钠长石分解为硬玉而形成;或者认为是在板块碰撞产生的压扭性应力和低温作用下,钠长石先形成变质程度较低的蓝闪石片岩,进一步变质成硬玉而成。
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在花岗岩脉和淡色辉长岩类岩脉在12~14kPa压力下,在钠的化学势高的热水溶液作用下发生交代而成。
第四种观点根据硬玉岩中含水、甲烷、硬玉三相包裹体的发现认为翡翠是由近硬玉硅酸盐熔体结晶而成,认为这种熔体源于300~400km处地幔中广泛存在的含碱辉石层。
翡翠手镯中的白雾是什么
"雾”是指存在于外层风化壳与内部翡翠之间的一层雾状不透明物质,实际上是一种硬玉矿物退变质作用的结果。简言之,“雾”是指翡翠的皮(己风化或氧化)与翡翠内部(无风化或氧化)或称肉之间的一种半氧化微风化的硬玉层。
白雾一般出现在黄盐砂和黑钨砂皮壳下,厚薄不定,但多数比较薄。把外皮磨去后露出来的白色,像大蒜的皮覆盖在玉肉上,称之白雾。这种雾里的石头颜色显淡,但一旦把雾去掉,色就会浓了。白雾一般在白盐沙和白蟒下面。
白雾实际上是翡翠砾石在风化搬运和沉积后风化成岩作用的产物,是硬玉矿物遭受风化淋漓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白雾层的主要矿物成分还是硬玉,并没有其他矿物质的形成,所以使得很多的专家学者认为白雾是“热液成矿期间,后期无色的翡翠沿裂隙对早期的有色翡翠进行渗滤交待的产物,以后又沿着这些裂隙风化崩解,然后再崩解的砾石表面又形成白沙皮,因此从一块砾石的表面向里,有些地方有白雾,有些地方没有”。
白雾的翡翠几乎全部产于白沙皮的翡翠赌石,在某些黄沙皮或黑沙皮的赌石白蟒下面也会有白雾,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白沙皮、白雾的翡翠赌石基本上内部的翡翠肉质部分地色很浅、种水好,是缅甸翡翠赌石中为大家喜欢的,很多投标者均钟情于这种白色的石头,因为即使这种石头没有颜色,它们的种水很高,何况这种石头常常内部带有散跳色(II期翡翠)或脉形的翠绿色(III期翡翠)细脉及带子脉,这种十分洁白地色的翡翠加上鲜艳的翠绿色,种水十分好,这不就是我们心目中的翡翠吗?而且这种白沙皮白雾的石头***主要的产地就是老场区的木那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