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关于翡翠的形成,主要有五种观点:
种:岩浆在高压条件下侵入到超基性岩中的残余花岗岩浆的脱硅产物;
第二种:在区域变质作用时,原生钠长石分解为硬玉而形成;
第三种:花岗岩脉和淡色辉长岩类岩脉在12~14kPa压力里,在钠的化学势高的热水溶液作用下发生交代而形成;
第四种:由近硬玉硅酸盐熔体结晶而成,熔体源于广泛存在的含碱辉石层;
第五种:在板块碰撞产生的压扭性应力和低温作用下,进一步变质成硬玉岩。
随着研究的深入,大部分地质学家都更偏向于第五种说法。那我们就从第五种观点出发,分析为什么只有缅甸的翡翠能够达到玉级。首先,翡翠成矿和钻石不一样,钻石需要几千摄氏度高温和一万个大气压以上的高压才能形成,这样的地质环境在地球深处随处都是,因而钻石的产地遍布全球。而翡翠形成于“低温超高压”的地质环境下(地质学上的低温也有200-300℃),这样的地质环境是相互矛盾的。
因为在物理学中,越深入地幔,压力越大,温度也会越高,这是必然的。而翡翠要求在低温环境下持续施加超高压。低温代表浅地表,高压代表高温,高温代表深地层,这几种条件是无法共存的。因此“低温超高压”的地质环境,理论上是不存在的。
翡翠形成的地质条件
翡翠形成的条件十分苛刻,它是在中低温的环境中,在***高的压力下经过漫长的时间,经历长期的地质活动(如先形成“底”,后形成色等),由许多互相叠加的地质现象而形成的。美国的科学家在实验室经过大量的模拟实验后得出结论:翡翠是在1万个大气压和200~300℃的温度环境下生成的。地球从地表到地心,越往内部深入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翡翠既然是在低温高压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就不可能生成于地球的较深部分。那么在地球的较低温部分怎么会有高压的条件呢?从地球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样的高压条件是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挤压力导致的。
专家经过研究后发现,凡是有硬玉矿床分布的地方,均是地壳强烈运动的地带,如果要产生优质的翡翠,还需要有致色因素:含铬溶液的后期渗入,这是绿色翡翠生成的必要条件,是翡翠色彩迷人的重要条件之一。从这几个条件看,高翠的翡翠必然非常稀少。专家还发现,凡发现翡翠形成的地方均有含钠长石(NaAISigO。)类、辉石类或闪石类的中一基性岩矿床,对此,有的专家认为,翡翠是在一种低温、高压条件下由含钠长石的岩石去硅后,结晶集合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