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评价标准1
翡翠的种类那么多,有很多人就会看花了眼,不知道哪一种翡翠才算品质好。
翡翠的透明度、结构构造、底质、颜色、设计及工艺等,都共同决定了翡翠的价值,进而影响了翡翠的等级划分。
于是,我们将翡翠大致划分成三种不同的等级。
一级品质的翡翠,在色泽上讲究均、匀、纯的绿,以帝王绿、翠绿、苹果绿、黄秧绿居多。
就算不是翡翠不是绿色的,它其他的颜色也是纯正、均匀的,尤其是“色”与“底”融为一体的产品,价值连城,非一般人能消费得起。
二级品质的翡翠,色泽上大多也是正绿色的,颜色较均匀,深浅适中,偶尔会见到少量较浓的绿色条带、斑块、斑点等分布在翡翠上。
绿色艳、润、亮、丽者较稀少。所以,二级翡翠的价格也没有那么高。
三级品质的翡翠,颜色不均匀,浓淡各自分布。其色块呈现扩散、独立、分离的状态。
此外,三级翡翠还有白色或其它颜色,不规则地分布在身上,是呈散点状、条带状、斑块状的色块、色域。
因而我们在评定三级翡翠的价值时,颜色的大小、厚薄、所占体积比例等,都是重要的依据。
除了品质可以分级之外,翡翠的颜色也有个大致的分级标准。
一般情况下,帝王绿翡翠是***好的翡翠品种,它具有高货品质色泽,在市场上,它更是稀缺资源。
帝王绿翡翠,能完美地达到“浓、阳、正、艳、匀”的标准,所以它的价格非常昂贵。
我们一般只能在拍卖会上才能见得到它。
翡翠的颜色不止绿色,还有白、黑、红、黄、紫色等。
因此,单论翡翠的颜色来分等级的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以“浓、正、阳、匀”为判断的基本标准,在不同色系中,以***受市场广泛认可的绿色优先,紫色次之,红黄翡再次。
白色的翡翠价值则需要判断其具体种分来估计。
不同的人,对翡翠的颜色也是有不同的理解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翡翠,就是***好的。
除了颜色,我们还要观察翡翠的瑕疵。少黑点、白棉、裂纹的翡翠产品,价格高,升值空间大,值得收藏。
翡翠的估价原则也是多元化的。观察翡翠的色、透、匀、形、敲,是一般人观赏或评价玉石的方法。
翡翠大致可分为玻璃种、冰种、冰糯种、金丝种、油青种、花青种、糯种、豆种等种类。
其中,以玻璃种、冰种翡翠为上品,它们水头足、透明度佳,是翡翠中的珍品。
翡翠内部的结晶组织越紧密,其质地就越好,透明度也高。
玻璃种翡翠就是这种透明度高、结构致密的翡翠硬玉种类。
***后,翡翠的雕工也是给翡翠产品评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雕工好坏与图案的象征意义,都对翡翠的价格有影响。
如果是品质差不多的翡翠产品,则抛光圆润、体积大、厚度适中的产品价值较高。
翡翠玉石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可被轻易替代的,故玉石无分贵贱,是人心自有高低。
玉逢有缘人,千言万语都抵不过那一句“欢喜”。
翡翠的评价标准2
对于翡翠的评价标准有四个:色、种、水、工、重。一般说来,颜色越绿纯正、浓郁均匀的价值更高;其次是饱和度要高且鲜艳明亮为佳;***后是雕刻工艺好坏也会影响翡翠的品质和价格。一块玉石上面出现多种颜色都很难得,而在这些颜色当中又以帝王绿***贵。因此,如果翡翠能达到满绿,它的价格就非常高了。
1、色:
指翡翠的颜色。
翡翠的颜色丰富,有红、黄、蓝、绿、紫、黑等几乎所有的颜色。
除了绿色之外还有红、黄、紫、白、灰、黑等几乎所有的颜色,并且这几种颜色的搭配可谓百变。
不管什么样的翡翠颜色,只要搭配协调就可以。
2、种:
指翡翠的质地。
种是衡量翡翠质量优劣的关键之一,是指翡翠质地的粗细、透明度强弱,上品为老,次者为新,老种加工后色调更好。
行内还有句话就是种好遮三丑,指的是有种的翡翠不但可使颜色浅的翡翠显得晶莹漂亮,而且可使不够均匀的颜色由于相互映照而显得均匀,更可使质地不够细的翡翠显得不明显。
3、水:
指翡翠的透明度。
行业里用水头的长短来表示翡翠的透明程度,即光透过翡翠内部的长度。
水头足,说明翡翠透明度高。
水头短或差,说明翡翠透明度低,也说翡翠干。
4、工:
指翡翠的雕工。
通常用来制作成翡翠饰品的选材和工艺都比较苛刻,尤其是用翡翠用来制作关于吊坠的饰品,对玉雕师的技术是十分地考验。
因此,如果玉雕师雕刻的翡翠饰品,其观音图案越精致、线条越流畅且品相端正的话,那么其价格自然就会越高。
翡翠的评价标准3
(一)“种”。指的是翡翠矿石的密度和细腻度,密度和细腻度越高,种就越好,反之则种就越差。
***好的种是玻璃种,其次是冰种,再次是糯化种,又次是藕粉种,再后还有豆种、干青、干白等。也有人把种叫为“底”或“地”。璃种密度和细腻度***高,非常通透,内部少有或者基本没有冰纹、冰棉、冰渣、冰晶等表现,上好的玻璃种如果制成薄件,可以罩上报纸上阅读(一厘米厚度可以看清玉下三号字)。但并不是很通透的都是玻璃种翡翠,有一种叫“水沫子”的软玉以及人造水晶、有机玻璃等都很通透,但却不是翡翠。冰种的密度和细腻度次之,肉眼看去其外观很像冰块,也较为通透,但远不如玻璃种(可以一厘米厚度看玉下手指)。
糯化种的密度和细腻度次于冰种,通透性相对差多了,但视感非常愉悦,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藕粉种的密度和细腻度再次之,基本不通透,看上如同调制好的藕粉。再往后的豆种、干青、干白等就没有前述的那种视觉愉悦感了,看上去像一块很硬的石头。通透性既因“种”而变化,也因“水”而变化,故人们常常把“种”和“水”混在一起称为“种水”。
其实“种”和“水”是两回事,但这两者间有很大的正相关关系,种好的,水大都比较好;水好的,种大多也比较好。不过也有不少例外,有些玻璃种水头“浅浅”的,只是浮在表皮的一点点“水”的感觉。有的水头很好的翡翠件,却只是一块糯化种。种与价的关系很密切,种好价昂。大小和形态相同的翡翠件,玻璃种高出冰种3—5倍,冰种高出糯化种2—3倍,糯化种又高出藕粉种1—2倍。玻璃种是藕粉种6—10倍左右的价格,与其他更次的种相比,就是几十倍的价差了。
(二)“水”。又叫“水头”,指的是翡翠对光的透射性和反射性。
透射性和反射性越好,水就越好,反之就越差。水好的翡翠习惯上我们爱讲“水头厚”或者“水头深”,反之则说“水头薄”或者“水头浅”。与“水”相对应的是“干”,没有什么“水”或者纯粹没有“水”的翡翠,称为干料。水***好的翡翠,稍远(在一米左右)望去,就像一个靓丽的玻璃体内装着一滴鲜艳的露珠,用手晃动翡翠件,俨然像露珠在里面滚动。这种“水”的感觉,估计是光线通过矿石体从不同角度穿射和反射形成的。多种角度光线的反射,就形成一种独特的很美的光环,人们称之为“荧光”。
水的层级划分为十级,分别为“十分水”、“九分水”、……直至“两分水”、“一分水”。“十分水”、“九分水”是绝好的翡翠,如果是玻璃种达到这个水头,那就是“精品”了,手镯往往要上数十万,挂件也可能要十几万元,如果再加上一点绿色,价值又成倍增长,如果高绿正阳满色,就是“***品”了,价位以百万甚至上千万计。“八分水”、“七分水”是水头较好的货件,六分水”、“五分水”、“四分水”为“水头”一般,“三分水”、“二分水”、“一分水”就是水头很浅了。水与价的关系也很密切,水好价昂,但“水级”与价的关系会稍低于“种级”与价的关系,不会像“种”与“价”一样动辄就是3—5倍的变化,但相邻级别之间1—2倍的变化是有的。
(三)“色”。就是翡翠的颜色。
颜色本无贵贱之分,只是个体视角爱好的不同而已。但是由于绿色是翡翠的天然本色,加之人们对绿色的普遍性偏爱,就在翡翠的色系中树立了绿色这样一种“帝王色”的位置。“红为翡,绿为翠”,真正绿色的翡翠并不是很多的,而且价格昂贵。除了绿色以外,其他的颜色地位悬殊不是很大,即使在翡翠件中有时确实有较大的悬殊,往往也是因为具体货件的艺术配置和个体的偏好形成的。
绿色***贵,比之于无色或其他颜色,价格往往要高出几倍、十几倍到几十倍。通常讲的“一分色,十分价”,说的就是绿色而不包括其他颜色。“色(仅指绿色)”的层级划分与“水”一样分为“十分色”、“九分色”一直到“一分色”十个级别。两个相邻级别之间的价位相差达一到数倍。比如两个其他条件相同的挂件,如果无色的一个价格是1万元,那么有部分绿色的就可能是3—5万元,大部分绿色就可能是8—10万元,如果满色就可能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了。
春色(紫罗兰色)。在十多年前,春色即紫罗兰色并没得到人们青睐,但***近几年由于人们的审美价值变化,加之春色相对较少,其身价也就高居第二位了。春色的价格比之于无色或其他颜色,价格会高出1—3倍,如果颜色分布很广,并且配置很美,也可能高出3—5倍。但俗谚又说“十春九枯”,即春色的翡翠往往水头不大好,因此春色一般没有这么高的价位。
“红色”、“黄色”、“蓝色(蓝水)”等其他颜色。这些颜色大多会为翡翠增美增价,一般会在1—2倍,有些红色还会更高一些。红(黄)、绿、白或红(黄)、绿、紫三色同体称“福禄寿”,红(黄)、绿、白、紫四色称“福禄寿喜”,较为罕见。不过这些颜色增加的价格与颜色在翡翠成品件本身中的分布构造、艺术构思、创意设计、工艺技术、颜色配置紧密相关,也就是说还取决于“玉雕师”的功底和艺术创造,通常说的“巧色”(有的称俏色)就是这个道理。玉雕师要能够巧夺天工,把翡翠的天然颜色配置在该在的地方。否则,这几种颜色的增值就很难实现,弄得不好还会损害艺术美感而降低翡翠的价值。
黑色。一般而言,黑色是翡翠的排斥色,大多数情况下,货件出现黑色,价格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沉淀在矿石内部的星点状、斑块状的黑色,习惯上成为“脏色”,几乎可以让货件达到“不值钱”的程度。如果玉雕师能够巧妙回避,设计在一些动物的恰当的部位,比如把黑色雕刻成动物的毛发或者眼珠,那么就会挽回黑色带来的损失。
(四)“净”。是指翡翠的净度。
净度主要有两个指标:一是密度的均匀度,密度越均匀,净度越高,否则净度就越低。净度低的翡翠,在矿石体中间有棉絮状的点、线或斑块,习惯上通常叫“棉”,其实就是矿石体中间出现了密度低的地方而形成的疏松部位。二是矿石的纯洁度。纯洁度越高,净度越高;纯洁度越低,净度越低。纯洁度高的翡翠无杂质、黑色或其他严重影响货件美感的怪色。口语中通常用“干净”或“不干净”来表达翡翠的净度。
净度与价格的关系也很紧密,净度越高,价格越高。观察翡翠的净度,往往要在多种光线环境下观察,比如在自然光下观察,在普通灯光下观察,用聚光手电筒照射等,再进行综合分析。故有“夜间看玉不买玉”的说法。同时,还要从正面、背面、四侧面等多种角度去观察。需要说明的是,学会观察净度不是说买翡翠都要买完全“干净”的货,而是要了解翡翠的质地和价值,以便确定自己的心理价位。完全“干净”的货比较少,既然是天然之物,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瑕疵”,不能说只要见着“瑕疵”就不是好东西。一件上千万的“***品”都很难说“白璧无瑕”,而是“白璧微瑕”或“瑕不掩玉”。
如果真是“绝无瑕疵”,除非只是一个戒面或小挂件那么大的东西,不然就要考虑翡翠的真伪了,只有有机玻璃之类才会“绝无瑕疵”。观察净度时要注意,有一种“杂质”是增值的,那就是“飘蓝花”。“飘蓝花”其实就是“杂质”,即翡翠的相对疏松部位加进了“蓝色”,如同云彩在里面漂移一样,具有视角上的愉悦感,与人的审美诉求相一致。适度合理分布的“蓝花”会使翡翠件变得生动、多彩,增添艺术价值。如果以有“棉”为前提,那么“飘蓝花”比无色“棉”要高出五成左右的价格,无色“棉”比“脏色(沉淀的黑色)”要高出2—3倍甚至更多的价格。
(五)“艺”。指的是工艺技术。
工艺技术又包括设计的创意、制作的工艺、颜色的配置、瑕疵的回避以及成品的寓意等。“艺”好就是创意新颖、构思独特、制作细腻、巧色科学、瑕疵处理得当、寓意吉祥或者符合买家的审美情趣。“艺”其实就是文化,艺好价高,艺差价低。但“艺”在不同质地、不同雕刻内容的翡翠货件里有不同的要求。高档质地(种、水、色、净)的翡翠,工俭为好;低档质地的翡翠,工巧为好;构图复杂的货件,如龙、凤、狮、虎等,工细为好;构图简单的货件,如花瓶、手玩件,工省为好。
玉雕业内有一种说法,叫“好料不做工”,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无论是材料的所有人还是玉雕师,谁也不忍心把价值连城的高档翡翠弄得刀痕累累。如果是玻璃种、冰种的材料,或者本来就不需要复杂工艺的货件,你发现到处都布满玉雕师的苦心,那就要考虑原材料的瑕疵问题了。
翡翠的评价标准4
翡翠分级国家标准
由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组织制定的《翡翠分级》国家标准于2008年12月10日通过全国珠宝玉石标准化委员会全体委员的审查,2009年6月1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2010年3月1日开始实施。《翡翠分级》国家标准界定了翡翠的定义、翡翠的分类,规定了天然未镶嵌及镶嵌磨制抛光翡翠的分级规则。
翡翠的定义。在对市场中存在的大量翡翠样品的成分分析、物理性质测试的基础上,本着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翡翠分级》国家标准将翡翠定义为:翡翠是主要由硬玉或由硬玉及其它钠质、钠钙质辉石(钠铬辉石,绿辉石)组成的、具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可含少量角闪石、长石、铬铁矿等矿物。
翡翠的分类。翡翠的颜色非常丰富,为了对翡翠进行分级,先根据翡翠的颜色将翡翠分为翡翠(无色),翡翠(绿色),翡翠(紫色),翡翠(红-黄色)几个类别。翡翠(无色)是指无色或颜色彩度***低的翡翠;翡翠(绿色)是指主体颜色色调为绿色,且具有一定彩度的翡翠;翡翠(紫色)是指主体颜色色调为紫色,且具有一定彩度的翡翠;翡翠(红——黄色)指主体颜色色调为红-黄色,且具有一定彩度的翡翠。
翡翠的分级。考虑了翡翠的品质因素及价值因素,《翡翠分级》国家标准规定从颜色、透明度、质地、净度四个方面对翡翠的品质进行级别划分,并对其工艺价值进行评价的基本原则。
翡翠(绿色)的品质分级。绿色翡翠的品质分级,从颜色、透明度、质地、净度四个方面进行。
绿色翡翠的颜色分级,将按照颜色色调、彩度、明度的差异进行级别划分。根据绿色中所含黄、蓝色调的浓度,可将绿色翡翠的颜色色调分为绿、绿(微黄)、绿(微蓝)三个类别。根据绿色翡翠的彩度差异,可将其划分为五个级别。彩度级别由高到低以次为***浓、浓、较浓、较淡、淡。根据绿色翡翠的明度差异,将其划分为四个级别。明度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明亮、较明亮、较暗、暗。
绿色翡翠的透明度分级。根据绿色翡翠对可见光的透过能力,即透明度差异,将其划分为四个级别。透明度级别由高到低依次表示为透明(单位透过率t≥75%)、亚透明(65≤t<75)、半透明(55≤t<65)、微透明~不透明(t<55)。
绿色翡翠的质地分级。根据绿色翡翠质地的粗细程度、肉眼可见程度,将其划分为五个级别。质地级别由高到低依次表示为***细、细、较细、较粗、粗。
绿色翡翠的净度分级。根据翡翠内、外部特征对其美观和耐久程度的影响,将其划分为五个级别。净度级别由高到低依次表示为***纯净、纯净、较纯净、尚纯净、不纯净。
无色翡翠没有颜色,或仅仅有***微弱的蓝色、绿色的色调,其品质主要取决于其透明度、质地、净度特点,分级亦从上述三方面进行。
无色翡翠透明度分级。根据无色翡翠透明度的差异,划分为五个级别。透明度级别由高到低依次表示为透明(t≥85%)、亚透明(80≤t≥85)、微透明(75≤t<80)、半透明(65≤t<75)、不透明(t<65)。
无色翡翠的质地、净度分级原则与绿色翡翠质地、净度的分级原则相同。
翡翠(紫色)、翡翠(红-黄色)的品质分级参照翡翠(绿色)品质分级的原则执行。
在翡翠中其颜色、透明度、质地的分布常常是不均匀的,当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不均匀,且不均匀程度不可忽视时,应对不均匀因素存在显着差异的部分分别进行评价。
翡翠饰品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翡翠的品质还取决于翡翠的加工工艺,好的加工工艺可以***大地提升翡翠饰品的价值,因此翡翠饰品的评价还应包括加工工艺的评价。《翡翠分级》国家标准中规定了翡翠工艺评价包括材料应用设计评价和加工工艺评价两个方面。材料应用设计评价包括材料应用评价和设计评价;加工工艺评价包括磨制(雕琢)工艺评价和抛光工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