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在端砚石中呈翠绿色的圆点、或椭圆点,或条状,并有翡翠纹、翡翠斑、翡翠点、翡翠条和翡翠冻之别。故古人说:“腰石,石脚多有青脉。”也就是说腰石、石脚会有石眼。翡翠在端砚石中亦是名贵的,有诗为证:“羚羊归去无长物,三洞精英俱品题;高卧黄龙翡翠里,胜于午夜趁朝鸡。”
石眼形体圆正或尖长,长在天青或青紫色的砚石上,呈青绿或翠绿略带微黄色,瞳子碧黑,深浅相间。其形状如鸟兽的眼睛,犹如晶莹可爱的明珠。但它在各名坑中,又有很大的不同。大小、色泽、形态各异,各具特色:老坑石的石眼,色淡绿,多揽形;麻子坑石眼,色碧绿或绿中带黄,形近腰围,质粗;
坑仔岩的石眼,则色彩***为丰富,有翠绿,黄等,小如绿豆,形圆,显得晶莹;宋坑的石眼,色灰带黄,质粗,形圆;梅花坑的石眼,色泥黄,多死眼,有的眼有裂纹,但其含量***多,一件不大的砚石可达数十颗乃至百颗以上。《端溪砚史》记述端砚石眼“圆晕相重,黄黑相间,黧睛在内,晶莹可爱。”
其实石眼虽然宝贵,但于下发墨并无益处,因此古人并不看重。但世人只重其表,反倒以石眼为***可贵,一只石眼,往往便值天价,可以说是舍本逐末!但是石眼更为这多姿多彩的石砚世界添上了晶莹的一笔,也为制砚者的创作构思提供了丰富的驰聘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