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作为玉石界的元老,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粉丝。那个时候绿松还没有沦为藏民的专宠,而是与水晶玛瑙并驾齐驱的三大宝石之一。那个时候和田玉还不过是个不起眼新人,孔子才刚刚把它和道德绑在一起,那个时候翡翠这个现在堪称龙头的玉石,还不知道躲在哪个角落里。
绿松的宝石学性质
绿松石里面有个非常出名的结构,也是占到了绿松石的主流,结核状绿松石。不过当时学的时候,本着寓教于乐的态度,我们一致粗俗地管他叫“腰子状结构”(没错就是烤串去吃的那个腰子。)
结果到现在,哪怕那些早已把折射率和比重忘得一干二净的同学们,说到绿松石还能兴奋地叫出腰子状结构。
这东西不同于其他玉石,脆弱的很,可能这也是它逐渐退出主流玉石圈子的原因之一。
不仅会被石英划出伤口,连小刀的硬度都在它至上;比珍珠还害怕油脂,基本上戴着这东西啃个肘子,吃一次小龙虾,就废掉了,哪怕你日常的佩戴中,出出汗也能让它偏色,尽管会做封蜡处理,但防油效果还是不佳。
它还不耐热,这可谓是所有无机宝石品种里百里无一的弱点。不仅碰火就着,被太阳晒也能像人一样皲裂变色。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它的韧性,毕竟是多晶结构的玉石,相比单晶的彩宝来说,要耐摔。(不过这毕竟还是个宝石,不是塑料,不推荐大家摔着玩。)
***无奈也没啥用的性质,当属折射率了,曾一度用常规仪器的学生时代的我们对它毫无办法,因为这玉石是多孔结构,前面也说了进油脂会变色,而折射仪测折射率,***重要的步骤就是滴折射油,所以这些东西只是在课本上背过,从未实践。
绿松的仿造与鉴别
有人要说了这宝石这仪器也不能上,那仪器也不能上,怎么鉴别真假,这您就把心放肚子里了。
首先,小金先给你讲一下合成绿松和再造绿松,这两种造假方法我严重怀疑造假者的智商,只要和天然绿松石放在一块对比,哪怕是从没学过的小白,也能一眼看出哪个是天然的哪个是再造的。
仔细看就能发现颜色过于均匀,包裹体的分布也千篇一律.
然后就是充填,这处理手段,建议您直接放弃鉴定,因为哪怕学会了也没啥用?市面上98%以上的绿松石都是经过充填处理的,作为普通人,根本买不到纯天然。
***后,值得重视一下的就是染色,这种处理方式,还是备受市面排挤的,只要存在,基本就可以认定假货。这鉴定起来也简单,多看几件天然的绿松石,丰富一下经验就行了。
因为造假也要考虑成本,一般染料都不会用太好的,和天然的色差很明显。还有一种方法,用酒精擦,颜色会掉,基本市场上购买可以告别这种方法了,商家不可能让你擦的。
总之,绿松石这以古老又不太主流的宝石品种,还是非常漂亮的,鉴别手段也比较简单,而且价格也逐渐回归市场理性,非常建议大家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