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料翡翠手镯能肉眼看出来不是缅甸产的吗?
肉眼可以做基础判断,但不一定准确。
目前国家标准有规定:
珠宝玉石的产地不参与命名,是指珠宝玉石样品鉴定出证时,产地不参与命名。
例如翡翠,只能定名“翡翠”不能定名“缅甸翡翠”,标准中出现宝玉石基本名称包含地名时,此地名不具产地意义,如“和田玉”“岫玉”均不具产地意义。
由于国标中暂时没有宝玉石产地鉴定的鉴定依据和描述,现行的以国标为准则的权威鉴定证书是不会明确写产地的。
因此GID翡翠实验室采用企业标准来定义“产地特征”,给翡翠同行提供参考,共同学习:
在GID翡翠实验室发布的《GID翡翠产地特征》企业标准Q/
GIDCD001-2021里,明确定义了翡翠产地“具危地马拉特征”和“具缅甸特征”的企业标准,以及采用的何种鉴别。
在这个大基础上,可以给出一点收藏建议:
厚度8mm以上的危料翡翠手镯,在自然光下会偏灰偏蓝,而且有棉的地方会呈现出危料特有的片状状态,包体也会呈现出深色,这都是危料做成手镯大小后难以避免的。
所以危料才大多数做成薄片状,且在强光环境下观察,做成手镯无疑是放大了危料的产地特点。
老师您好请问这个翡翠玉镯是A货吗价值是多少,卖家说是缅甸老坑的,
这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了,说这话不怕昧良心嘛商家?这是天然翡翠手镯没有 问题,但是料子太差。
粗豆种,豆青底色,没有水头,非常干,一点也不水润。
肉眼可以明显的看到粗糙的颗粒结构,玉质真的是差到***致,算是我这月在这里看到***差的手镯吧,以后有没有更差的不知道,但是这玉质可以说和老坑没有半毛钱关系,这样的料子我们俗称砖头料,意思是以前老缅拿来铺地板盖房的料子,没有一点水头。
这手镯除了料子厚实没有一点点优点,石性太重,如果说老坑,不如说是脑坑料。
100,200的东西吧,以下是老坑翡翠,对比一下吧:
。
翡翠危料和缅甸翡翠区别
不同的产地危险翡翠和缅甸翡翠的主要区别在于产地不同。
危翡翠是指产自危地马拉的品种,而缅甸翡翠集中在缅甸,缅甸也是世界上***大的翡翠生产国。
市场上的翡翠大多来自缅甸。
不同的结构危地马拉的颗粒较粗,肉眼可见,而缅甸的天然翡翠质地细腻,一般肉眼看不见。
滤色片的反应不同。
在危地马拉翡翠的滤色镜下,淡蓝绿色的品种呈红色,而缅甸的天然翡翠则呈惰性。
不同光泽此外,它们的光泽也不同。
危险翡翠很少有玻璃光泽,仔细看会有一种朦胧感,给人一种很枯燥的感觉,而缅甸翡翠的光泽比较硬,多为玻璃光泽。
不同硬度同时,两者的硬度也不同。
翡翠是硬玉的一种,质地坚硬,但危险翡翠的玉质不如缅甸翡翠坚硬。
由于环境原因,危险翡翠的玉质较粗,硬度较低,比缅甸翡翠差很多。
翡翠危料和缅甸翡翠区别
1.真实性的不同地位。
缅甸翡翠是传统翡翠的主要来源,很多翡翠爱好者都认可缅甸翡翠是有历史沉淀的正宗翡翠。
虽然危险的翡翠早在玛雅帝国时期就存在,但并不广为人知。
由于危险品结构松散、颜色较深,2018年前后在中国市场被点燃,后被叫停。
2021年,由于国内缅甸翡翠供应紧张,缅甸翡翠价格一直在陆续上涨,性价比高的危料又开始受到市场关注。
2.商业价值不同。
目前国家标准对翡翠的产地没有要求。
只要矿物成分和物理特征符合国家标准,就是翡翠。
从危料翡翠的成分、折射率、结构特征来看,危地马拉翡翠是符合国际标准的翡翠,因此可以出具权威的鉴定证书。
而且蓝色害料和蓝水翡翠很像,不容易看出薄高绿害料的特征,有的害料也是雪花棉。
有害物质的绿色不明显,多为灰色,质地油腻,缺乏刚性,结构松散,变异概率大。
消费者更愿意投资收藏缅甸料,而危料的终端价格只有缅甸料的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导致一些不法商家将危料冒充缅甸料销售,从而获取不当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