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翡翠原石的莽带,又如何看莽?
翡翠原石的莽带该如何看具体情况主要有以下3种:
一、绿色莽带:
若出现的是绿色的莽带,且在外皮上呈突出的条带状,则表示此块翡翠原石的绿色部分,较之周围无色或浅色鱼肉的结构更为细腻,水头亦更好;反之,若是莽带呈下凹状,则表明其绿色玉肉的质地相较于周围的玉质反而更粗糙,且可能伴有裂隙。
二、莽带为其他颜色:
莽带若是出现其他颜色,例如:白色、黑色、橘红色等,则表明翡翠不一定是绿色。研究过翡翠原石的朋友可能会说黑色的莽带是角闪石的表现,角闪石不就是癣么,不是说黑随绿走么?这确实有可能但同时还有一种情况,那便是“黑吃绿”,此种“癣”则对绿有破坏作用。故而,针对次种莽带则需十分谨慎,需仔细观察。
三、绿黑相伴莽带:
假若莽带之中绿黑相伴,则很有可能是癣夹绿,且两者相混相交,那么此玉料亦不算好料,则无赌石之必要。
总结:以上三种便是关于莽带***常出现的现象,亦是***容易使翡翠爱好者在赌石之时产生迷惑之处,所以,在赌石时,切记一看到“绿蟒”就跃跃欲试,避免店家忽悠,谨防上当。
二、《赌石技巧》辨认翡翠原石是否有赌性的方法
翡翠赌石一刀穷一刀富,刺激冒险,很多人想一朝学会赌石技巧,其实翡翠赌石是“理论+经验+运气”的一个综合体。单纯从理论上来说,翡翠赌石辨认的方法就可以写成几本书,楼主还是先把握如下几个要点,但关键是要加以运用,并不断揉合、提练,才能真正成为赌石高手:
皮:判断场口的要素,场口好出好货的概率大。
癣:翡翠表皮或内部有黑灰色或黑色的斑块、条带等,形状大小各异。有“黑随绿走、癣吃绿”的说法,有癣不一定有绿,有绿不一定有癣,要看癣的生成环境与时间,与癣内是否有铬元素存在等有密切关系。
松花:翡翠原石表皮隐约可见一些象干了的苔藓一样的团块、斑块、条带状物。指原来翡翠原料上的绿,风化后渐渐失色留下的痕迹。只有松花的出现,才能说明其内部有绿。
蟒带:百翡翠原石表皮上,与表皮一样或深或浅颜色的风化、半风化沙粒呈带状、环状、块状等有规律、方向性的排列现象。有蟒带的地方不一定有绿。但蟒带一般平行绿色走向,绿的走向或称绿的形状,大多为原生裂隙充填了铬离子而致色。有蟒带说明种老。
雾:指翡翠原石的皮与翡翠内部之间的一种微风化半氧化的硬玉层。雾的存在和颜色能说明翡翠内部杂质多少,透明度的好坏及内部的干净程度等,不能说明其内是否有绿。
三、翡翠赌石里有没有玉肉、玉质如何怎么判断?
翡翠的形成过程***为复杂,很难简单的表述清楚。通常认为是在千万年的地壳运动中,含有石英、云母、角闪石、橄榄石等石种的混合体在高温高压下,不断的分解、变质、组合、过度而形成的。
前几天给大家介绍了,很多赌石的专业词!
今天再给大家介绍一下,
翡翠界里另一些外行人不知道的专业名词,翡翠的雾与蟒!
那么翡翠的雾和蟒你了解吗?
翡翠的雾
“雾”是指存在于外层风化壳与内部翡翠这间的一层雾状不透明物质,实际上是一种硬玉矿物退变质作用的结果。由于温度的降低及压力的增加,原生次生矿物包裹在硬玉岩外部,形成了中心部分是硬玉岩、外面是次生矿物层,***外层是风化壳的格局。
简言之,“雾”是指翡翠的皮(已风化或氧化)与翡翠内部(无风化或氧化)或称内之间的一种半气化氧微风化的硬玉层。实质上它也是翡翠的一部份,是从风化过到未风化的肉(翡翠)的一个过渡带,这些次生矿物主要是纳长石和霞石。
雾与肉通常者有较为明显的界线,但是二者在矿物成分和物理性质方面的差别不是很大。“雾”的厚度变化很大,有厚有薄,较为常见的在1厘米左右,也有厚者可达数厘米,玉质不佳的,雾常常较厚一些。雾有不同的颜色,如有白雾、黄雾、黑雾和红雾等等。一些行家认为,白雾和黄雾反映出较好的玉质,红雾逊之,黑雾则***差。
翡翠雾的颜色雾的有无及雾的颜色可以反映原岩的信息。雾的出现是有翠色的一种预兆,不同颜色的雾具有不同的指示作用,能指示翡翠内部杂质多少。种是老是新,透明度的好坏及其内部的干净程度等,均不能说明其内是否有绿与绿无关。
如把外皮磨去,露出淡浅的白色称白雾。有白雾的翡翠一般说明其内杂质少且地子干净,含铁量不高,是较纯的硬玉岩,有一定的透明度,若白雾之下有绿,可能出非常纯净的翠绿,与地互相搭配则价值连城。白雾也说明种老,一般人都喜欢赌白雾。
一般红雾和黄雾是由于含铁量高而引起的,而高铁又使得***色发暗。黄雾显示氧化铁的存在,但尚未高度氧化。若为纯净的淡黄色的雾,显示杂质元素少,常出现高翠,但有时因铁离子产生的蓝绿色调可能进入翡翠的内部,也出现微偏蓝绿色调的绿。红雾则说明其内铁的含量高、氧化度高,翡翠皮壳风化的时间越长,其红雾聚集越多,但可能致使翡翠内部出现灰地。由于具有一定厚度的红雾能够掩盖翡翠原石的内部颜色特征,所以通常情况下无法根据红雾来判断赌石内部的颜色情况。但是,如果玉料的黄雾、红雾比较厚的话,也可以用作黄翡、红翡,或是当做俏色来巧加利用。
翡翠的蟒
“蟒”也是描述翡翠原料风化壳的术语,是指翡翠中的绿色硬玉条带在风化壳上连续或不连续的表现形态,多呈绿色至深绿色。一般呈凸起的曲折细脉状分布在风化壳表面,犹如一条蟒蛇盘卷,是判断有无颜色及颜色分布状态的一种依据。
翡翠的成岩成矿有着不同的年代,形成了结构、成分上的差异,这就导致了硬度的不同,在风化过程中产生差异。因此,翡翠的蟒带有两种,一种是对应结构变化的“种蟒”,另一种是对应颜色变化的“色蟒”。
在翡翠原石的表面,种分越好的区域,质地也就越好。所以好质地(好种分)的地方的抗风化能力强,同样的外界条件下,其余部分被风化得下凹,而好质地(好种分)部位倒显得凸出来,成为“种蟒”。也就是说,凸起的蟒带表示翡翠的绿色部分与周围的无色或浅色的玉肉相比,结构更为缜密,水头更好
而下凹的蟒带则正好相反,其绿色玉肉的质地可能比周围的玉质更为疏松,甚至里面可能会含有裂隙。用手触摸翡翠原石外皮,“种蟒”会明显呈条带状凸起,并有一定的走向。
雾与蟒之于翡翠的意义是很重大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翡翠原石的质量。
翡翠的蟒之前有文章单独写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以前的文章!
很多的翡翠专家都通过观察翡翠原石身上的雾与蟒来判断其内部是否含有翡翠、翡翠质量如何,学会雾与蟒的相关知识,相信各位一定能够成为专业的翡翠鉴定者!